DAY4《面部年轻化——肉毒素上面部除皱》
要点
2、额纹(抬头纹)
3、眉间纹(川字纹)
4、眼角纹(鱼尾纹)
5、下睑纹
6、鼻背纹
7、注射后注意事项

肉毒素除皱的原理
肉毒杆菌毒素之所以能除皱,利用的就是它可以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信息传导的功效。和化学剥皮、胶原注射等手术相比,肉毒杆菌毒素去皱确实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去皱技术,它有损伤小、无创伤、不影响工作、见效快的优点,只需要在皱纹处注射一针肉毒素,3到14天后皱纹就会逐渐展平。
面部上1/3皱纹效果最佳,如:额纹、眉间纹、鱼尾纹、鼻背部皱纹等都可以通过肉毒素除皱来实现消除。另外肉毒素除皱还可治疗面部除皱术后仍有细小皱纹的患者。

额纹(抬头纹)
一、概述:
额纹俗称抬头纹,其产生与面部表情有着莫大的关系。在很多面部表情中,双眉会不由自主地扬起,长此以往,就会降低和损伤额部肌肉的回复能力,皮下纤维组织的弹性也会逐渐降低,而扬眉挤压到额部皮肤,则会习惯性的留下痕迹,时间久了,次数多了,便成为顽固的真性皱纹
二、治疗方法:
1、 药物配备 100U肉毒素+2. 5ml生理盐水,浓度4U/0. 1ml.
2、注射点定位 注射区域:
眉心与两瞳孔中线眶上缘上2cm点作V字形连线,连线上方区域可视为安全注射区。
◎安全区与双排法(定位)
1)双排法:
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注射定点方法,适用于大多数患者。
体表定位:在最明显的额肌皱纹线的上下两侧分两排定位,每排4~6点,下排距离眶上缘应大于2cm,上排距发际线边缘应大于1. 5cm, 两点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cm, 点与点之间的间距应大于1cm, 上下排相邻两点位置互相交错,有益于药物的均匀扩散。
◎单排法定位 ◎三排法定位
2)单排法:
对于额纹程度较轻的患者,单排注射即可满足治疗需要。
一般定位于额肌皱纹线上,也可定位于额头中间位置,每排4~6点,其余要领同双排法。
3)三排法:
对于额纹非常重且分布区域较广泛的患者,可在原双排法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排,加大注射剂量,最上面一排距离发际线距离约为0. 5cm, 这种注射法会使发际线有一定程度后移,同时能对因衰老而发际线下降的患者进行调节,而对于发际线较高者应慎用。
3、注射剂量:
每点1-2U,注射总量10-20U。
4、注射层次:
肌肉深层,但不接触骨膜。
5、注射手法:
(1)垂直注射法:接触骨面后稍退针进行注射,因额肌较薄,表面可出现一小皮丘;但这种注射法针头易钝,且药物扩散不均匀,也易顺肌下间隙渗透至眉区,故现临床上较少用。每点1~2U, 注射总量10~20U.
(2)斜角注射法:即以一定的角度将针刺入额肌肌腹,注射层次相对较浅,可使药量扩散更为均匀.
◎额纹的斜角注射法
6、注意事项:
(1)额肌是唯一的升眉肌,肉毒素注射后有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眉下垂或上睑松弛,过量注射会引起眉、睑下垂和表情失落,注射点必须在眉上方2cm以上。
(2)告知所有患者不要自行按摩注射部位,以减少毒素向邻近肌肉组织的扩散转移。
7、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
(1)眉下垂:多是因为注射过多或注射点离眶缘过近引起,切记注射点应在眉上方2cm以上。
(2)上睑无力或上睑下垂:因为注射剂量过多或注射点离眶缘过近,药物渗透至提上睑肌引起,应尽量避免,1~2个月后可自行缓解,新斯的明或新福林眼药水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。
(3)眉梢上提:仅注射额肌中部而未注射额肌外侧时,会导致外侧肌力的代偿性增加,出现眉头与眉梢受力不均匀,而导致眉外侧上提的异样表情,但在临床上也常常会有意造成这种不均衡,以形成提眉效果。在额肌外侧少量补充注射即可矫正。
(4)双侧表情不对称:多为双侧用药量不均匀而引起的,在肌力稍强的一侧补充注射即可。

眉间纹(川字纹)
一、概述:
眉间纹可分为动态眉间纹和静态眉间纹。
动态眉间纹是在做表情时所出现的眉间纹,由皱眉肌和降眉肌的过多收缩而产生,是最适合用肉毒素治疗的皱纹之一。
而静态的眉间纹是在动态眉间纹的基础上,因患者年纪增长,出现皮肤弹性减弱以及皮肤松弛,应使用填充剂进行填充注射治疗。
眉间纹主要由降眉肌、皱眉肌和降眉间肌这三组肌肉收缩,导致内侧眉头下降而产生,眼轮匝肌上睑部内侧和额肌下侧缘的重叠覆盖收缩时,对眉间纹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,不同的患者有着不同的肌肉形态与分布,故可形成不同的眉间纹外观。
◎导致皱眉纹形成的肌肉
注:
协同肌:指在完成某一特定动作时,除主动肌收缩外,还需某些肌肉收缩,以加强这一特定动作。
拮抗肌:是在原动肌(主动肌)收缩完成动作的过程中,位于原动肌(主动肌)相反一侧并同时松弛和伸长的肌肉。
二、治疗方法:
1.药物配置:100U肉毒素+2. 5ml生理盐水,浓度4U/0. 1ml.
2.注射点定位:
◎五点法定位(箭头表示进针方向)
(1)五点法(最常用的注射方法)
鼻根部1个点;左右内眦正上方,眉毛上缘(眶骨缘上方,紧贴滑车上动脉的外侧)各定位1个点;左右瞳孔中线(或略偏内)眶缘上方1cm处各定位1个点。
滑车上动脉是眼动脉的面部分支之一,在额骨内侧切迹处自眼眶进入面部,供应上眼脸、前额和头皮的内侧部,在眉间注射时应避开,以避免较多的出血。
◎三点法定位 ◎七点法定位
(2)三点法:若患者眉间较窄或眉间纹较轻,只注射3个点即可满足治疗需要。
(3)七点法:若患者眉间纹较重或者是男性,可在五点法的基础上再增加2个点,以加强治疗效果。
3、注射剂量:
按患者皱纹程度的不同而灵活掌握注射剂量,降眉肌与降眉间肌,每点3~5U; 皱眉肌
因在眶上方,注射过多易弥散,导致眉下垂或睁眼无力,注射剂量应较小,每点注射1~2U, 注射总量15~30U;男性患者由于皱眉肌较厚,可酌情增加注射剂量,注射总量20~40U.
(现在越来越多的医师喜欢使用多点少量注射法,即将原一个4U的注射点,分为同一肌肉上相邻的2个注射点,每点注射2U, 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,以使药物分布更为均匀。)
4、注射层次:
(1)降眉肌与降眉间肌:肌肉中层。
(2)皱眉肌:肌肉中层(内侧), 肌肉浅层或皮下(外侧)。
5、 注射手法 :
◎眉间纹注射操作
降眉肌与降眉间肌可由内下方斜向外上方进针,进入肌腹注射,这一区域皮肤与肌肉连续较为紧密且肌肉较薄,左手可协助提捏或轻推压眉间皮肤,以形成褶皱凸起,刺入两层皮肤中间即为肌肉层。
皱眉肌虽然走行于额肌深部,但因其肌纤维自内向外由深而浅穿行,止点处通常与额肌及眼轮匝肌相互融合,故在外侧点注射时为浅层小剂量注射。
6、 注意事项:
(1)外侧的注射点尽量不要超过瞳孔中线,预防眉下垂。
(2)避免注射点过高以免影响额肌活动。
(3)不得低于骨性眶缘,以免睑下垂和复视。
7、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:
(1)眉下垂、上睑无力或睑下垂:邻近的额肌或上睑提肌肌力减弱引起,通常在单侧,轻度且暂时性,以心理治疗为主,一般2~3周后可自行缓解;眼部的症状使用新斯的明或新福林眼药水有一定的缓解作用,症状严重者可参考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。
(2)眉间区变平变宽:这是注射后的自然现象,治疗前应与患者沟通说明。
◎眉间纹治疗前后

眼角纹(鱼尾纹)
一、概述:
眼角纹属于表情纹,也属于光老化皱纹,因此治疗原则和眉间纹有所别。眉间纹主要是由于动态肌肉引起,即使将这些肌肉完全麻痹也不会有太大不良影响,而眼角纹主要是由光老化和肌肉运动作用共同引起的,治疗的目的只是使这一区域的眼轮匝肌功能变弱而并非麻痹,因此注射剂量不宜过大,以免引起眼睑下垂等不良反应。
二、治疗方法:
1.药物配备 :
100U肉毒素+2. 5ml生理盐水,浓度4U/0. 1ml.
2.注射点定位:
◎眼角纹三点法定位
(1)三点法:
中等程度的眼角纹只需3个注射点即可满足需要。
先让患者做眯眼动作,尽可显现大量皱纹。距外眦1cm外,根据要进行治疗的部位进行标记,如果有纹路延伸较远,可在外侧另一列补充注射。
(2)双排法:
◎眼角纹双排法定位 ◎眼角纹多点微量排法定位
若患者眼角纹较重,可再增加一排3个注射点。
很多情况下,最下方的一条眼角纹可延伸至颧部,此时可在外眦垂直线下方稍内侧的皱纹处定一微量注射点,可在真皮深层微量注射0. 5~1U。
(3)多点微量法:
眼角纹较重且向外侧大量延伸的患者,可以多点微量注射法,在注射总量一定的情况下,更平均地将药物分配于多个注射点中(根据患者情况定位,通常为5~10个注射点,甚至更多), 以增加疗效减低风险。
三、注射剂量:
第一排每点2U,第二排每点1U,注射总量6-25U。
四、注射层次:
外眦水平线及其上方的点位可注射稍深,注射在肌肉中层;外眦水平线下近颧部的点位应注射较浅,注射在肌肉浅层或真皮深层;微量注射时应尽可能表浅(真皮深层), 以出现皮丘为准。
五、注射手法:
◎眼角纹注射时左手辅助绷紧 ◎左手辅助提捏
顺着皱纹方向,由内向外放射状注射,由于眶周皮肤很薄,针尖应与皮肤呈接近水平的小角度刺入。第一排每点2U, 第二排每点1U, 注射总量6~25U.
左手可与右手配合操作,在注射时,可使左手辅助将皮肤绷紧,有助于避免刺伤血管(图6. 28), 左手辅助提捏,可减轻患者疼痛,并且避免进针过深。
六、注意事项:
(1)注射点距外眦至少1cm.
(2)避免注射过深:若注射过深,肉毒素易弥散到其深部的肌肉中去,尤其是位置最低的注射点,距离颧部较近,注射过深易弥散影响颧大肌,导致中面部表情不自然;另外,注射过深造成瘀青的可能性也会增大。

下睑纹
一、概述:
下睑纹通常是眼轮匝肌睑部运动过度所导致的,与光老化、皮肤弹性的缺失也有一定的关系,早期以表浅的细纹为主,随年龄增大逐渐加深,肉毒素微量表浅注射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,常与眼角纹同时治疗,以增强眼周整体年轻化治疗的效果。
◎下睑纹,薄且松弛的皮肤更容易出现
二、治疗方法:
1.药物配备:
100U肉毒素+2.5ml生理盐水,浓度4U/0.1ml;或100U肉毒素+5ml生理盐水,浓度2U/0. 1ml.
2.注射点定位:
瞳孔中线下方,眶缘稍上方,距脸裂0. 8~1. 0cm。
◎下睑纹注射点定位
3.注射剂量:
每点0.5-1U,注射总量1-2U。
4.注射层次:
真皮深层。
5.注射手法:
接近水平进针,形成一表浅皮丘,左手可辅助绷紧皮肤以方便注射。
◎下睑纹注射
6.注意事项:
(1)因下睑皮肤与肌肉都较薄,且粘连较紧很难分离,尽可能表浅注射,以出现皮丘为准。
(2)避免在瞳孔中线内侧进行注射。
(3)眼袋、巩膜外露、弹回试验阴性以及眼袋术后半年内的患者禁行此项治疗。

鼻背纹
一、概述:
鼻背纹,国外常将称其为“小兔纹”, 主要限于鼻背上2/3位置其外侧,有时也会延伸至下睑,甚至鼻翼部位,常在人们微笑、大笑、皱眉或说话的时候出现,主要因鼻肌收缩而产生,提上唇鼻翼肌的内侧纤维对鼻背纹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,当鼻肌活动时,皱眉肌、降眉间肌、鼻肌、眼轮匝肌以及提上唇肌都会同时收缩,这些肌肉都是鼻肌的协同肌。因此,在行眉间纹和眼角纹
治疗的同时,也可对鼻背纹行微量注射进行预防性的治疗。
◎鼻背纹注射前后
二、治疗方法:
1.药物配备
100U肉毒素+2. 5ml生理盐水,浓度4U/0. 1ml。
2.注射点定位:
鼻背两侧皱纹最明显处各一个注射点,严重的患者可在中间加一注射点。
◎鼻背纹注射点定位
3.注射剂量:
鼻背两侧每点1~2U, 鼻背中间点1U, 注射总量2~5U。
4.注射层次:
真皮深层或皮下。
5.注射手法:
30° 斜角进针,在真皮深层或皮下表浅注射,避免碰到骨膜和血管,注射后形成一皮丘。
6.注意事项:
(1)注射点不要在鼻两侧旁开得太多,以免阻断提上唇鼻翼肌,导致上唇下垂或不对称。
(2)避免注射入血管中,以免引起出血或血肿,并影响注射效果。
7.常见的不良反应反对策:
(1)出血或血肿: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,务必要表浅注射,术前冰敷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。
(2)上唇下垂:常由于注射点鼻两侧旁开得太多,以及注射剂量过多过深而引起;无特殊治疗法、以心理治疗为主,通常2~4周后能自行缓解。

注射后注意事项
① 进行完注射后,马上就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,只要遵守医生要求的注意事项,术后不需要恢复期。
② 注射后4小时内不要做局部按摩,以免药物扩散。
③ 注射后4小时候内不要做剧烈运动,保持身体直立性,不要躺卧和弯腰,以免引起眼睑下垂。
④ 注射后6小时内,应避免接触注射区域。
⑤ 注射后,治疗区域不要曝晒,如日光浴或日晒,或避免处于寒冷处。
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,如庆大霉素会加强毒素的作用,使用肉毒毒素期间禁用此类药物。
送!福!利!小编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!近期,小编为大家在全国各正规医美机构争取了30个名额,大家可以低折扣抢购肉毒素~目前还有12个名额可享有呦!别犹豫啦,碰碰运气~可以点击“在线咨询”,来进行名额预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