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尖外科:反其道而行,挽救根管治疗失败牙的利器
2020年08月20日
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口腔常见病,而根管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(如下图)。由于根尖结构的解剖复杂性及操作的局限性,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90%-95%。
面对5%-10%的根管治疗失败的牙齿,我们将何去何从?面对既往没有经过彻底的根管治疗却已经进行了桩核冠修复的患者,如果发生了根尖周炎,我们又将如何解决呢? 根尖外科就可以完美解决上述问题。它的操作路径与上图常规的根管治疗相反,我们需要从牙根方入手,截掉根尖区3mm牙根,并用MTA倒充填。 具体操作步骤见下面病例展示。
病例均为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治疗
图1. 术前X线片示:下颌切牙根尖区低密度影图2. 翻瓣后,超声骨刀进行根尖区3mm切除和根管倒预备
图3. 调拌MTA
图4. MTA完成根管倒充填
图5. 骨缺损较大,放置骨粉修复缺隙
图6. 覆盖Bio-Gide膜
图7. 术后X线检查
图8. 术后一年随访,症状消失,无异常
小 结
在临床工作中,由于根管治疗失败导致的根尖周骨组织破坏的情况,多数是由于根管充填不到位导致的。根管充填的止点到底在哪里呢?
从解剖学角度来考虑,根尖孔包括解剖学根尖孔和组织学(生理学)根尖孔。
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用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根管长度时,是到达根管狭窄,而这个根管狭窄部分正是组织学(生理学)根尖孔,也就是牙本质牙骨质交界处,而非解剖学根尖孔。我想这个概念首先要理顺了。
上述两种根尖孔之间距离0.5-2mm,这也就是根充完拍摄小牙片后,与影像片中根尖最下面距离2mm之内都是可以接受的原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