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手段: 其它
疗程:多疗程
维持效果:部分长久保持
术后休息:无需休息
适应人群:各类型痤疮
治疗效果:
拆线时间:无需拆线
治疗时长:一般30~60分钟
优点
1、见效快。
2、用法简单。
3、标本兼治,疗效显著。
缺点
1、治疗期间需要忌口。
2、内服中药不可长期服用。
副作用和风险
尽管中药治疗痤疮相对是比较安全的,但长期服用某些中药还是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,如腹泻、口干、恶心、失眠、烦躁、焦虑、心悸、出汗、过敏等,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中毒的情况。
更多说明
常见的痤疮证型有肺经风热型、脾胃湿热型、痰瘀凝结型、冲任失调型等等,其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。
因此,内服中药治疗痤疮,多以清肺热、祛风热、化湿热、活血凉血为法;外敷中药治疗痤疮多能达到消炎,杀菌,去毒的效果。
常见的痤疮证型有肺经风热型、脾胃湿热型、痰瘀凝结型、冲任失调型等等,其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。
因此,内服中药治疗痤疮,多以清肺热、祛风热、化湿热、活血凉血为法;外敷中药治疗痤疮多能达到消炎,杀菌,去毒的效果。
1. 肺经风热型痤疮
1 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、桑白皮、黄芩、栀子、野菊花、黄连、苦参、金银花、连翘、生地,生槐米等,有脓包加蒲公英、紫花地丁;口渴加麦冬、玉竹、知母;便秘加大青叶。本方需内服。
2 黄芩清肺饮川芎、当归、赤芍、防风、生地、干葛、天花粉、连翘、红花,黄芩,薄荷。本方需内服。
3 颠倒散外用。大黄、硫磺等份,研末,用凉水或茶水调敷,每日1-2次,或配成30%的洗剂水擦,每晚涂搽,次晨洗掉。
4 痤疮方外用。取白僵蚕、黑牵牛等份,烘干研细为末,用白蜜适量调和,贮瓶备用,每晚薄涂面部痤疮处,次日清晨温米泔水洗去。本方有祛风清热之功。
2. 脾胃湿热型痤疮
1 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茵陈、栀子、黄芩、益母草、大青叶、白鲜皮、大黄、甘草、黄连、黄柏,腹胀、苔厚腻加鸡内金、枳实;脓包肿痛明显加连翘、白花蛇舌草。本方需内服。
2 清胃散加减 黄连、升麻、当归、生地、丹皮、石膏、黄芩、连翘、蒲公英、白芷、知母、甘草。本方需内服。
3 大黄25g,明矾20g,杏仁15g,甘草10g,连翘20g,水煎液外敷,1日3次,每次30分钟,每两周为1疗程。
4 五倍子膏外用。漏芦、五倍子、黄柏各30g,上药研为细末,白蜜和匀,贮瓶备用,睡前调涂面部,次晨温米泔水洗去。本方清热泻火,消肿解毒,可治疗痤疮。
3. 痰瘀凝结型痤疮
1 海藻玉壶汤加减当归、川芎、赤芍、丹参、青皮、陈皮、半夏、浙贝、昆布、海藻、夏枯草、连翘、甘草。本方需内服。
2 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半夏、橘红、白茯苓、甘草、生姜、乌梅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桃仁、红花,伴有痛经者加益母草、泽兰;伴有囊肿成脓者加贝母、穿山甲、皂角刺、野菊花;伴有结节囊肿者加三棱、夏枯草、莪术。本方需内服。
3 龙珠软膏外用。组成为麝香、牛黄、冰片、珍珠、琥珀、炉甘石、硼砂、硇砂等,有成药,可在药师指导下使用。
4 大枫子仁、杏仁、核桃仁、红粉、樟脑各30g。先将三仁同研极细末。再加红粉、樟脑一同研细如泥,若太干,加麻油少许调匀。每晚于患处搽一次。
4. 冲任失调型痤疮
1 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汤柴胡、陈皮、香附、枳壳、炙甘草、芍药、川芎、当归、生地,经前乳胀加制香附、月季花;痛经明显加失笑散蒲黄、五灵脂。本方需内服。
2 逍遥散加减柴胡、 当归、 白芍、 白术、 茯苓、 生姜、 薄荷、 炙甘草、丹皮、红花、益母草、生地、淫羊藿等。本方需内服。
3 加味颠倒散外用。
选择中药大黄、硫磺、丹参、冰片各等量,研成极细末,与适量大豆粉混合,加基质调成稀膏,洁面后敷于面上。
7-10天1次,3次1疗程。 鲜芦荟用开水洗净,晾干,捣烂,用纱布挤汁,冷藏。用时兑入温水,湿敷患处并洗面,有消炎杀菌作用。
400-8299-365
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